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铝单板
联系电话咨询电话:156-536-56701

当一个港口人选择站在光背后丨港口圈

来源:极速体育吧    发布时间:2024-11-16 06:45:23

信息详情

  即使已经在去董家口港区的路上了,一个多小时的路途里,“为什么是王正喜”这个疑虑仍旧没有打消。建管中心作为港口工程的建设管理机构,并不特别。

  山东港口 青岛港的土地上,从来不缺少镁光灯的闪烁。媒体为港口打破世界纪录写下报道,不吝40万吨级矿船靠泊的溢美之词,赞叹邮轮母港的壮美。

  至于这些码头是由谁建造管理?几乎没人注意,看起来也不重要。就连钱钟书都说,“我们只必须了解到这个鸡蛋好吃,但并不是特别需要知道是哪只母鸡诞下了这个鸡蛋。”

  那为什么是他来接受媒体采访?港口 圈 (ID:gangkouquan) 不准备回避,决定首先把问题抛给他。

  问得猝不及防,但思索了几秒后,他以戏谑作答,“原因是我之前有重病在身吧”,他回以近乎直白的坦诚。

  疾病从来不是一种勋章,但如果它佩戴在一个坚守工作岗位的人身上,则会闪耀出完全不同的光芒。

  但是在90后,00后“整顿职场”的今天,“带病工作”这样的叙事已显得不合时宜。疾病总是令人恐惧的,也会极大地消耗一个人的心力,非要在当时回到岗位不可吗?

  于是,2021年,王正喜在大病手术一年后回到工作现场,彼时董家口港区的发展需要一个有建设经验,懂港口的“老法师”去领头,而他早已在董家口这片土地磨炼了十几年,他自称是一个地道董家口人,因为早在2009年,董家口港区第一个4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造时,他就已经在现场。

  但是,十几年过去,他仍旧清晰记得的是一件小事。他不假思索地说出了那天的日期,2010年8月12日晚,距离40万吨级矿石码头建成仅有4个月时间。

  王正喜本来的安排是在板房里开现场会,突然接到通知第二天有上级检查,但是为码头配套建设的四合院以及变电站用的加气砌块还横在必经之路上。夜里暴雨如注,实施工程单位的人早就跑得一干二净,东拼西凑来的几个人看着这么恶劣的天气,说什么也不愿冒雨干活。

  那年王正喜39岁,仗着自己年轻,二话不说带领职工,光着膀子冲到暴雨里去带头搬砖,身边跟着干的那帮兄弟也很年轻,都是些刚出炉的大学生,一起干了半宿,终于把那条路搬了出来。这么多年过去,那帮年轻人们许多都当了干部,但是偶尔碰到,还会说起那个晚上。

  暴雨后的第二天,阳光明媚,领导们满意地在现场逡巡。王正喜平静地回忆,“没有人明白我们前一个晚上在那里干过什么事,遭过什么罪”。4个月后的2010年12月26日,中国首个40万吨级矿石码头具备靠船条件,本应该花4-5年才能建成的码头,“王正喜们”仅花了363天。

  在那个港口发展风云激荡的年代,经过多年曲折博弈,2014年淡水河谷40万吨级矿石船正式获准靠泊中国沿海港口,对于董家口港区来说,它早已准备好,摩拳擦掌。截至今日,已有超350艘40万吨级矿船靠泊董家口港区,领跑全国港口,青岛港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船母港”。“王正喜们”将“世界有多大的船,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这句话从口号变为现实。

  而像王正喜这样一个在董家口港区的暴雨夜搬过砖的人,随着一个港口基建项目的完结,自己也像一块砖一样,又砌到了另一个工地去。

  当你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俯瞰青岛邮轮母港时,你会被它流畅优美的风帆外形所吸引,它的造型灵感来源于帆船之都的“帆”和青岛历史建筑连绵的“坡屋顶”,19个钢结构组成的风帆像翅膀一样向大海延伸,你非常容易就能直接从建筑中感受到美感。而为了这样的美,王正喜投注了极其艰苦的心力。

  邮轮母港的设计是由知名的悉地国际承揽,它的主创设计师从哈佛大学学成归来,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设计主张,而这种坚持,对于建造邮轮母港的人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流畅线条的风帆结构,需要用到一万多吨的钢结构,这是整个建筑的筋骨。但当王正喜带着内部专家去工厂查看进度时,却赫然发现钢结构焊缝不合格。一边是极为紧张的工期,另一边是钢结构的瑕疵,在这种高压下,王正喜没有一点犹豫:返工、处罚。对这个决定,他只有一个出发点,“一定要保证质量,工程质量是个良心活,必须经得起一辈子的检验”。直到钢结构厂家去他驻扎的板房里“负荆请罪”,他才放下心来。

  钢结构和土建合龙吊装是一个傍晚。当描述起那个施工场景时,王正喜不自觉微微仰起头,声调中充满了罕见的兴奋,当大型机械将钢结构一榀一榀吊装完成,钢铁丛林好似美国大片中的大黄蜂。那是一个很复杂的吊装过程,但王正喜只用了三言两语表述,场地狭小,吊装技术方面的要求高,但他们就是高效地完成了。

  但并没有到此为止,作为一个公共的交通枢纽,邮轮母港还需要承担实用的功能。

  其中一项就是阳极氧化铝板的使用,这样一种材料不腐蚀不生锈,防火性强,耐污性高。但在十年前,能生产这个建筑材料的企业极少,但设计师坚持使用,王正喜支持他这种“倔强”。他觉得,应该相信专业的力量,但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的支持面临风险。

  只有一家达标的企业生产这个材料,这并不符合国企的采购标准,也可能面临厂家的坐地起价。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王正喜齐聚了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及港内的主管部门、采购中心等召开现场会,共同研判用这种材料的优劣、价格,再将采购决议上报集团审批。这一整套机制流程下来,就破除了单人做决定的风险和不透明。最终,阳极氧化铝板顺利使用在青岛邮轮母港上。

  十年后,当你再次走进邮轮母港时,时间证明了王正喜们的选择。作为铝板界的劳斯莱斯,阳极氧化铝板已经普遍的使用在中国各种地标建筑上,王正喜承担的风险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因为这座建筑的“花期”很长,它的外观、材质和十年前一样崭新、漂亮。

  介绍一个码头的技术参数时,我们习惯于对大家说码头岸线有多长,配备多少台港机,是垂直布局还是平行布局,而下面是什么水工结构,是沉箱基础还是桩基础,能使用多久,显然不必拿到台面上来讲,但在王正喜的理念中,这里面意味颇多。

  他谈到青岛港的1号码头,那是100多年前由德国人建造的,此前从水底起了几根木头出来,发现有的木头被腐蚀了,但有的还很完好。他去汉堡港参观,发现老外的码头并没有采用很复杂的建造技术,但也使用了100多年。

  沉在水底不被腐蚀的木头,建造了100多年仍在使用基本的建设,都让王正喜升腾起执念和好胜心,“老外可以,我们中国人建的码头不应该比他们差”。事实上,在现行的规定中,中国的水工建筑能使用50年就能够达到标准,他完全是在跟自己较劲儿。

  直到2024年,交通运输部发文《公路水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工作管理办法》中提到,满足了“规模达到10万吨级以上集装箱码头或3万吨级以上其它沿海码头,1000吨级以上内河码头,沿海10万吨级以上或内河Ⅲ级及以上的航道、通航1000吨级以上船舶的通航建筑物,重要的防波堤、护岸等”这个基础条件,就可以申报100年品质工程,这个管理办法和他的好胜心不谋而合。

  除了跟研究机构、高校合作跟进新技术外,王正喜觉得要建成一个100年工程需要一个简单但又必备的品质:盯靠。在他的理念中,要想干好一个项目,不管你是博士还是硕士,无论你有多大的学问,即使你的理论讲得再头头是道,若无法盯靠在现场,实时掌握项目进展,那几乎就没戏。很多港口的建设指挥部并不在建设现场,但是青岛港的建管中心,历来都有把办公室设在码头的临时板房里的传统。

  “说了算,定了干,天大的困难也不变”,这些话是从码头基层传出来的,但某一些程度上也成了一个港口的精神属性。

  因为持续的港口项目建设所形成的强大枢纽功能,正是青岛港赢得发展先机的关键。青岛港近年来连续实现逆势增长,货物吞吐量接连超越新加坡港、广州港,跃居世界第四;集装箱吞吐量赶超釜山港、广州港,跃居世界第五。事实上,青岛港近年来一直在进行生产布局调整,逐步将大港港区的货物吞吐量以及前湾港区的散货业务向董家口港区转移,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今天的基建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董家口的建设更是青岛港未来的增量所在。

  青岛港第二个40万吨矿石码头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他又盯靠在了这一个项目现场。他很笃定地告诉港口圈,项目预计年底完成码头主体建设。项目建成后,董家口港区铁矿石年通过能力将增加1600万吨。

  建设现场吵闹轰鸣,王正喜却怡然自得。镁光灯未来或许仍旧不会照耀在他们这群干基建的人身上,但他们就像一根根沉入水底的灌注桩,以沉默,以坚实,支撑着港口发展的重量。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