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很多中国企业也成为美国各地争相招商的对象。金龙铜管集团要进入美国,也有阿肯色州、阿拉巴马州、德州追逐,但经过权衡,李长杰和他的团队还是将投资地选择在了阿拉巴马州。
在美国建厂,是金龙集团开拓海外市场受阻时的本能反应,更是其对制造业的钟情和坚守。
2014年5月28日,美国的阿拉巴马州威尔考克斯县Pine Hiill镇,在该州州长罗伯特·本特雷、美国国会议员泰利?塞维尔和中国驻休斯顿领事馆总领事李强民的见证下,金龙铜管集团投资1亿美元在该地建设的6万吨精密铜管项目竣工投产。这是我国铜管加工公司在美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在美国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
威尔考克斯县是美国的贫困县,当金龙铜管集团在当地建厂的消息传回来后,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实,金龙铜管集团不是扶贫去了,而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自己的全球市场布局。相较国内,在美国本土建厂,很多成本是低于国内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接近客户市场,又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如影随形,烦不胜烦的反倾销。
对于美国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双赢。在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回归实业、振兴制造业的战略,过去很多美国本土企业因为环保及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纷纷外迁,结果造成美国基础制造业的萧条,就业岗位的不足。
所以说,金龙铜管集团的美国战略,契合了美国的国家战略。难怪当金龙铜管集团代表团第一次进行考察时,刚下飞机,就获得了警察摩托车队和加长林肯车开道,这是国家元首到访的待遇。第二天考察投资地点,更是获得了两架飞机的全程陪同。在礼仪之外,金龙铜管集团的投资也获得了各种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好些政策比国内的招商政策还要优惠很多。
作为全球最大的铜管生产企业,金龙铜管集团从始至终坚持在红海中打拼,并为此获得丰厚的汇报。虽然在企业利润方面被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诟病,但为了长久利益暂时做出一些牺牲,公司董事长李长杰认为还是很值得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很多中国企业也成为美国各地争相招商的对象。金龙铜管集团要进入美国,也有阿肯色州、阿拉巴马州、德州追逐,但经过权衡,李长杰和他的团队还是将投资地选择在了阿拉巴马州。
据李长杰介绍,美国的制冷企业大都集中在美国休斯顿地区,而金龙的工厂位于阿拉巴马州的中南部,工厂生产的铜管运到用户那里距离较近,且接收用户的信息快,金龙的反应也快。另外,金龙美国公司的铜原料大多数来源于智利、秘鲁等地,工厂距离附近的港口也不远。再加上这里的水电费几乎只是国内的一半,贫困的阿拉巴马州工人的工资也不算高。
据悉,作为世界最大的制冷用精密铜管生产企业,金龙铜管集团已经在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国内主要制冷区域及西部部署了10大生产基地。其新乡总部生产基地,铜管基本上全部用于出口。
目前金龙铜管集团的铜管年产量已达到41万吨,比日本、韩国两国铜管企业产量的总和还要多,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5%,国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走出国门,到北美建厂,是金龙生存的需要,也是金龙的战略选择。李长杰告诉记者。
进入阿拉巴马州前,双方展开了很多的谈判。为吸引金龙,阿拉巴马州也给了很多优惠条件,涉及基础设施、土地、现金支持以及很多政策性的支持,且都是10~20年的政策性支持。
一英亩土地象征性地给一元钱,500万美元的变电站,400万美元的铁路大桥都由政府掏钱,涉及的资产税等税种,一减就是10~20年,工人还由政府负责培训。
据了解,为吸引金龙投资建厂,阿拉巴马州还设法从州立法入手,力促该州议会参议院通过了阿拉巴马关税补贴法案。
按照该法案,外资企业只要符合对阿拉巴马州直接投资超过1亿美元、创造超过100个就业岗位等相关条件,就可获得州政府的税收减免,并给予企业2000万美元的补贴。同时,工人的培训全部由当地的威尔考克斯县主管。
目前,该州对金龙美国工厂的返现补贴已经达1500多万美元。为工厂修建的专用道路和过铁路大桥已经交付金龙使用,200多名员工也已经上岗。
金龙在美国建厂,还有一个重要缘由是为了规避2009年美国同行对金龙的反倾销。
在去美国之前,金龙铜管集团国外的第一站是墨西哥。熟悉金龙铜管集团的人都知道,该公司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与世界巨头斗法的历史,不管是当初的专利战,还是后来的反倾销战,金龙都一一化解。
但高昂的运费和关税,还是让李长杰开始放眼全球,开始考虑企业的国际化布局。于是,2008年金龙铜管集团墨西哥公司的6万吨精密铜管项目,在墨西哥的科韦拉州蒙克洛瓦市筹建。金龙铜管集团征用了500亩土地,规划了3条生产线日,金龙铜管集团墨西哥公司投产了。但自2009年11月开始,美国开始针对来自中国和墨西哥等国的铜管进行反倾销。金龙好不容易实现的计划很快就遭到了竞争对手的阻击。
美国市场是除了中国之外的世界第二大铜管销售市场。因为美国也是一个空调制冷大国和强国,有很多的如Goodman、GE等空调冰箱生产企业。德国、日本及马来西亚等世界铜管生产企业在失去中国、亚洲市场之后,都把其当成了自己的最后生存之地。因此,金龙的步步紧逼,让他们惊慌,企图以反倾销的名义,扼杀金龙的墨西哥项目,逼金龙退出美国市场。
最高关税征收65%,最低关税征收25%,虽然凭借良好的信誉和产品质量,美国的战略合作伙伴为金龙铜管集团分担了很多压力,但并不是长久之计。退无可退的金龙铜管集团干脆背水一战,开始在北美市场与竞争对手展开厮杀,在美国的建厂计划也进入李长杰的视野。
李长杰说,在墨西哥投资前,金龙铜管集团对当地的法律、人文环境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有两个地方还是失误了。
墨西哥的工人不好管,美国的工人现在都是技校生,首先政府拿钱把技校生招过去培训,培训好了再送给我们。墨西哥不是的,我们自己招,招了之后他们要求一个星期发一次工资,但周末发过工资下一星期很多人就不来了,工人的自由度太大,挺令人恼火。李长杰说。他介绍,还有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墨西哥的治安相对较差,这也让金龙非常烦恼。
有了这样的经验和教训,李长杰后来在南美、非洲以及中东等地区的投资就非常谨慎了。
在20多年时间里,金龙铜管集团已经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发展到现在布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及北美的墨西哥、美国等20多家实体企业,年产铜管规模41万吨、占国内市场55%份额的世界级巨无霸企业。
但是,近年来金龙铜管集团也面临外界的一些误解,尤其是在准备上市的过程中,不少人质疑公司的规模很大,但是利润很少。
李长杰解释说,公司的规模大,承担的各种税每年就有4亿~5亿元,银行费用7亿~8亿元,再加上3亿元的折旧费,折合下来这几项的费用就在15亿元左右,剩下的利润空间就只有2亿~3亿元。
重要的是,金龙铜管集团的铜管业务虽然创造了不少利润,但是对未来的投资却又侵蚀了公司的利润,墨西哥投资6亿元,美国投资6亿元,德国投资6亿元,这些投资还没有产生效益,但是财务费用不能不付,银行利息不能不付,这些费用每年都要吸纳公司数亿元正常生产所创造的利润。
当会计事务所为公司的负债率担忧时,其实我们心中有数。这些钱并没有亏进去,也没有投资失误,只是这些钱被用到了公司的未来上了,这也是企业能够有创造力和竞争力,保持旺盛的根本原因。李长杰说。
金龙铜管集团在德国的凯美龙连接件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连接件是普遍的应用于航天、航海、潜艇、汽车、计算机、家电、能源、发动机等领域的重要部件。中国有500多家连接件生产企业,但生产连接件的主要原材料铜板带却不是中国的,被垄断在美国派克和德国的凯美两家公司手中,其中派克公司每年在整个世界销售10万吨的连接件材料,年收入达到300亿欧元,利润非常高。我国每年要进口十几万吨连接件材料,金龙铜管集团看中了这样的领域,与德国公司艰难谈判了6年,才终于成立了合资公司。这个工厂虽然尚在建设中,但是已经确立了战略合作伙伴,还未投产就慢慢的开始报2015~2016年的产品价格了。这些都是在投资未来,占用了现在的财务费用,压力虽然大,但前景可期。李长杰称。
多年前,拥有品牌和资金的金龙铜管集团如果进入房地产领域,或许比现在活得更好更滋润,但是中国制造业却少了一家跨国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慢慢的变成了一家全球布局的国际化大企业,这是金龙对制造业的坚守,也是李长杰的产业情怀。